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確定今年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此外,重慶市、徐州市等多地也明確今年起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擴大到全市,實現制度保障的全覆蓋。
◆長護險能為參保人解決什么問題
長護險是經評定達到規定失能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也被稱為社保“第六險”。
據央視網報道,獲得長護險待遇后,護理機構每月上門服務12個小時,家屬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協商安排每次上門時長,對老人進行清潔照料、康復護理等32項護理。可以說,照顧老人最困難和最專業的部分基本都交給了護理員,另外,每月還會得到1000多元的家屬護理補助,大大減輕了重度失能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只要參保本地的醫保,除學生、兒童外,都可以申請長護險。參保費用是每年90元。
◆開封市2020年1月正式推行“長護險”制度
2016年6月,人社部在上海市、重慶市等15市2省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經濟參考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長期護理保險國家試點城市增至49個、參保超過1.4億人,累計160萬失能群眾獲益,年人均減負超過1.5萬元。
據河南日報客戶端消息,作為國家第二批14個試點城市之一,開封市醫保局在2020年1月正式推行“長護險”制度,主要是將重度失能人員的護理費用納入報銷范圍。
一年來,試點推進順利,已有2179人通過失能評估享受到長護險待遇。2021年全年基金收入4722萬元,基金支出1100萬元。失能人員得到了更科學、專業的護理服務。
河南省醫保局今年1月25日的報道顯示,目前,在開封,長護險各項業務已實現全城通辦,失能評估、定點護理機構準入、審核結算、管理稽核等業務集中開展工作。開封市醫保局鼓勵居家上門護理服務政策導向,將居家自主護理政策由原來向參保人親屬支付900元/月調整為向參保人親屬和上門護理人員分別支付450元/月,調動家庭內護理服務力量,為機構爭取培育發展空間。
◆頂層設計加快醞釀完善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指出,我國75%的老年人患一種及以上慢性病,16%的老年人存在失能或部分失能癥狀,4.8%的老人則處于完全失能狀態。
長期護理保險試點5年多來,提高了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的經濟負擔。不過在試點過程中,也出現個人繳費意愿不足、評估標準不統一、籌資機制較單一等問題,亟待加快完善頂層設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
◆長護險相關標準仍待細化
人民網的報道說,目前,雖然各試點地區出臺了護理服務包,但對于每項服務的具體標準和操作流程尚未出臺明確規定,導致各地區乃至地區內部的護理服務水平存在差異,即各試點地區服務項目及服務標準尚未統一,服務質量和待遇標準無法細化管理,不利于服務均等化建設,因此需要提高服務內容的針對性和制度的公平性。
專家建議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推動長期護理保險相關政府規章或者地方性法規的出臺,及時補充完善長護險相關制度、辦法,如針對民政、衛健委、殘聯等不同部門的政策銜接、待遇享受人群覆蓋面、長護險失能評估標準等方面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