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煉焦車間職工劉保成,在工作時發現干熄爐四層旁通管道泄漏,判斷此為一級隱患,他及時將隱患情況上傳至“中國人壽安全生產智能預防系統平臺”,并簡要說明隱患可能導致的后果:若巡檢人員巡檢至此處未及時發現,將會吸入大量循環氣體(含較高濃度的一氧化碳),中毒昏迷,送醫不及時會導致死亡。
管理人員在接收到隱患上報后,及時將隱患情況整改完畢,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截止到2022年4月底,“中國人壽安全生產智能預防系統平臺”每月超過5000人提交隱患報告,累計提交、整改隱患24萬余條。
自2019年以來,中國人壽財險濰坊市中心支公司充分發揮行業特點和優勢,積極落實濰坊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濰坊銀保監分局提出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相關工作要求,積極助力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為目標,開展了“濰坊市安全生產數據化管控項目”,與清華大學合作充分發揮保險資金及服務資源以滴灌方式協助企業安全提升的作用,采取外聘專家、培訓師進行方法培訓、平臺使用和內訓支持等措施,引領企業員工對風險認知的轉變,推動員工成長為企業的數據化安全員,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性循環。
該項目通過培養“會系統性風險評估、會針對性風險管控、會授漁型安全培訓、會數據化安全管理和會實操性應急處置”的“五會”安全管理內訓師,再由這些內訓師以放射性、迭代式在企業內部開展內訓,最終將安全培養成為全員、全崗位的技能、習慣和主動行為。
企業員工使用手機、PAD、電腦等智能終端通過“中國人壽安全生產智能預防系統平臺”進行數據交換,政府、企業和員工最終得到數據平臺的數據賦能,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企業的風險動態、風險區域、風險防控、隱患種類、隱患排查及整治的完成情況,并能夠分析企業的風險變化趨勢、人員狀況、主要問題。
目前,“濰坊市安全生產數據化管控項目”已覆蓋濰坊市所有縣市區。作為試點縣的昌樂縣,已有1000余家生產經營單位,以及11個鎮街區、3所醫院、3家大型超市和181家中小學幼兒園參與此項目。昌樂縣已培養33名培訓師、543名安全內訓師、10000余名“五會”安全素養人員,相當于昌樂縣5萬企業工人中每100人里就有1名內訓師。
該縣參與項目的前100名規模以上企業,2021年安全生產工傷事故人數較2019年降低20.5%,效果十分明顯。該創新模式幫助企業高效率地賦予員工的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管控能力,得到政府、企業和從業人員高度認可,讓企業工人掌握“五會”安全技能,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員的“群防群治”格局。
在濰坊市應急管理局指導和支持下,“濰坊市安全生產數據化管控項目”已列入濰坊市應急局年度雙擴重點工作中。此外,項目還被濰坊市人民政府評為“2019-2020年度濰坊市金融創新獎”第一名,這也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模式創新。下一步,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將圍繞國家戰略與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核心抓手,推動實體經濟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繼續推動政府有力引導、企業有效激勵、員工深度參與的安全提升合力,更加有效落實新安法要求的雙重預防機制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助力打通安全生產管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