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信用】訊 2010年,他從青島回到家鄉創業,投身粉體裝備領域,十年時間,他的企業由一個創業企業發展成為省內領軍企業、國內骨干企業。2020年,他的公司又確立了新的奮斗目標:力爭用10年時間躋身世界一流粉體裝備企業行列。他的底氣從何而來?企業的快速發展靠的是什么?近日,記者走近安丘市人大代表、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景杰,了解他的創業歷程。
在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董事長張景杰正在跟研發人員對新合作俄羅斯客戶的球磨分級生產線項目進行討論。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埃爾派的訂單大都是定制化的非標產品。每每在公司新簽約項目遇到技術難題時,張景杰總是在第一時間組織公司的研發技術人員進行專題研討,以確保公司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
“我覺得張總是一個技術型的老板,他既懂得企業管理,又是粉體領域的首席技術專家,他非常具有前瞻的戰略眼光,能第一時間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不斷對產品進行研發和改進,帶領我們的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該公司工控部經理范海明這樣評價他。
作為一個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企業經營者,多年來,張景杰帶領團隊一直堅持科研創新,大力推進非金屬礦、電池材料、醫藥、食品、精細化工、固廢處理等10多個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尤其是抓住了新能源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自主研發了鋰電新材料的粉碎設備,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為企業的快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張景杰告訴記者:“鋰電行業對材料要求非常嚴格,我們進行了持續地研發,關鍵零部件方面實現了突破,及時替代進口,從而占領了市場。”
依靠自主創新,埃爾派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2014年,埃爾派新工廠落戶時,年銷售收入僅有1979萬元,稅收120萬元。到2021年達到銷售收入2.55億元,稅收1500萬元的規模。7年時間,產值增長約12倍,年均增長率超過44%。
為了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埃爾派加快產能擴建,投資7.5億建設了山東埃爾派綠色制造產業園項目,力爭按照原計劃2023年底全部達產,可以增加產值16個億,稅收1.6個億,增加就業500人,基本能滿足3-5年的市場需求。該項目投產后可形成年產鋰電新材料智能制造裝備2000臺(套)的能力,是2022年度省級重大項目。
從一個創業企業,發展到現在成為中國超微粉體技術研究和粉體設備系統集成領域的翹楚,張景杰用了10年的時間。2020年,張景杰又為企業確立了下一個新的奮斗目標:力爭用10年時間,躋身世界一流粉體裝備企業行列。對于這個目標,張景杰有底氣,信心足。
投科研之心、走實業之路,在帶領埃爾派邁向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上,張景杰胸懷產業報國、實體強國的抱負,正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實業報國,科技強企,躋身世界一流粉體裝備企業行列”的愿景奮力前行。
回顧張景杰的創業歷程,不禁讓人感嘆。2000年,以張景杰為首的創業團隊正式進入粉體裝備制造領域,踏上粉體技術上下求索之路;2005年,埃爾派公司的前身在青島成立,并與德國IVA公司開展技術合作,為其全球客戶提供OEM服務;2010年,濰坊埃爾派粉體技術設備有限公司成立,創業團隊回歸故里,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14年,新工廠建成并順利投產;2017年,公司在齊魯證交所成功掛牌;2020年,公司確立新的奮斗目標:力爭用10年的時間躋身世界一流粉體裝備企業行列;2021公司年合同額已突破5億元,員工人數達到300多人。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將與我的團隊一起,在未來安丘‘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的‘黃金五年’里,繼續在粉體裝備領域深耕,持續進行內部管理變革,堅持數字化轉型和資本化運作發展,通過持續研發創新帶動產品升級迭代,為企業發展不斷注入強勁的生命力。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為世界一流粉體裝備企業的發展目標而奮斗,為沖刺千億級工業強市貢獻力量。”張景杰堅定地說。